第一条 为加强农村饮水工程管理,确保饮用水安全和饮水工程正常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饮水工程管理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和田地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地区行政区域内农村饮水工程的管理适用本办法,县市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农村饮水工程的正常运行。
第三条 县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饮水工程管理。跨县市农村饮水工程的管理,由工程水源所在地的县市为管理主体,相关县市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负责辖区内农村饮水工程管理的有关工作。
第四条 农村饮水工程由下列单位或者个人(以下统称农村饮水工程管理者)实施管理:
(一)国家投资或者以国家投资为主建设的日供水能力200立方米以上的集中农村饮水工程,由县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机构管理;
(二)国家投资或者以国家投资为主建设的日供水能力200立方米以下的集中农村饮水工程,以及国家投资建设的分散农村饮水工程,由受益范围内的村民委员会或者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
(三)单位、个人投资,或者采取股份制形式投资建设的农村饮水工程,由投资主体自主管理。
(四)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做好对新建、改扩建农村饮水工程项目的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
第五条 农村饮水工程用地需要使用国有土地的,按照自治区有关规定,经依法批准,可以实行无偿划拨。农村饮水工程用电实行农业排灌电价。
第六条 工程设施保护。对供水构筑物、管道、单个水池和泵房都应划定保护范围。在保护范围内不得修建影响供水的其它建筑物,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改动、破坏和侵占供水设施。在供水管线3米以内严禁取土、堆放物料、垃圾、植树和建设永久性建筑等。供水主管线应设立明显的指示标志。
第七条 新建、改建、扩建公路、铁路、输油输气管道等各类工程,需要穿越、跨越农村饮水工程的,应当对工程建设期间、运行过程中可能对农村饮水工程造成的危害进行论证,并编制农村饮水工程保护方案。新建、改建、扩建公路、铁路、输油输气管道等各类工程,对农村饮水工程水源或者供水设施造成损害的,应当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依法予以补偿。
第八条 工程运行管理。每项工程都要落实专门管理机构和人员,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定期维修保养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管理责任人应定期对机井、供水构筑物、管道等设施进行养护及更新改造。对机电设备经常保养,做到每季度一小修,每年一大修,确保设备完好,运行正常。
对规模较小、不具备自行维修、维护能力的供水工程,可以委托给有资质的工程维修服务公司,逐步实现维修、维护服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
第九条 工程档案管理。集中供水工程和单村供水工程都应建立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归档资料包括:供水工程竣工报告、工程招标合同、设计文件、图表、验收文件、工程决算、财产清单等文件;供水工程运行中的水质监测记录、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记录、设备检修记录、生产运行报表和运行日志等,资料应真实完整,并有专人管理。
第十条 各级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农村饮水工程管理者要加强对供水水源水量的管理和保护。
(一)以河水作为工程水源的,应记录取水口附近的水文资料,了解和掌握水源附近的气象资料及河流含沙量的变化。
(二)以库水作为工程水源的,应记录历年水库的入库水量、水位、取水量、流量和库存量,掌握库区范围内的气象变化。
(三)以地下水作为工程水源的,应掌握区域内水文地质情况及附近地区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取水情况、取水量及地下水的补给情况,划定水源保护范围。在保护范围内禁止开采地下水及开矿采矿。
(四)以小泉小水作为工程水源的,应掌握当地的水文气象资料、水量变化情况,并根据产流补给区划定水源保护范围,在保护范围内严禁开矿、挖山等破坏水源的行为。
第十一条 各级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农村饮水工程管理者要加强供水水源水质的管理和保护,防止在水源保护区内发生任何有可能污染该水域水质的活动。
(一)在河流、水库取水点上游水域内,严禁排放污水、工业废水及其它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行为。沿岸农田不得使用长效或剧毒农药,不得从事放牧等有可能污染该水域水质的活动。
(二)采用地下水源的工程, 特别是采用浅层水的工程,在水源周围50米范围内,不得设置渗水厕所、渗水坑、粪坑、垃圾等污染源。
(三)供水工程的沉淀池、蓄水池、泵站外围30米范围内,不得设立生活区和修建畜禽饲养场、渗水厕所、渗水坑,不得堆放垃圾、粪便,不得修建污水渠道。
(四)法律、法规规定不得从事的其他行为。
第十二条 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在征得环保等部门认可后,划定保护范围并设立标志。水源地补给范围内应植树种草绿化,涵养水源。
第十三条 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农村饮水工程管理者要加强对供水水源设施的管理和保护。对水源工程设施定期观测、维修、养护并建档登记,确保水源工程设施正常运行。
第十四条 农村饮水工程管理者要建立以水质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定期对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进行水质检测,建立年度水质评价报告制度。
第十五条 完善农村饮水安全检测体系。地县卫生部门与水利部门加强信息沟通和工作配合,落实人员、任务和责任,加强对饮用水水源、水厂供水和用水点的水质监测,及时掌握饮用水水源环境、供水水质。
第十六条 县市人民政府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农村饮水安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指挥机构,建立技术、物资和人员保障系统,落实重大事件的值班、报告、处理制度,形成有效的预警和应急救援机制。
第十七条 直接从事供水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体检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工作,应当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如果发现有传染病患者,应离岗治疗或调离岗位。
第十八条 农村供水工程实行定额供水、有偿用水、计量收费、超额累进加价等制度。供水管理单位按照独立经营、自负盈亏方式运行。
第十九条 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农村饮水工程管理者进行技术考评、资质评定及从业资格管理,并对其经营行为和服务质量进行规范和监督。
第二十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定期对农村饮水工程管理者进行检查、考核和评比,开展饮水工程达标活动。其考核内容按下列标准进行。
(一)实际供水量达到设计能力和分期实施的供水工程的年供水量逐年递增的情况;
(二)水质检验的综合合格率应不低于95%;
(三)管网的漏失率一般不能高于10%;
(四)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0%;
(五)设备完好率不低于90%;
(六)单位制水成本一般不高于设计水平的15% ;
(七)供水站在运行中操作无误,管理安全,无事故;
(八)供水站站区清洁卫生、环境优美,站容站貌美观,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第二十一条 集中供水要实行承包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明确管理人员的责、权、利。单村供水如果不是由饮水户协会管理的,则应成立村民评议委员会,接受用户监督,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服务质量。供水管理人员的报酬和经营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其合法权益应受到保护。
第二十二条 农村饮水工程管理者应当建立和完善农村供水管理服务体系,组建工程建设、安装、维修服务专业队,常年开展工程配套、更新改造、巡回维修等服务,使群众正常受益。积极开展用水、节水宣传。推广新技术、新产品。开展社会服务承诺,明确用户投诉渠道,定期向用户征求意见。
第二十三条 农村饮水工程管理者应当建立以聘任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农村供水站是执行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的主体,供水站负责人通过公开竞争方式选任,定期考评,优胜劣汰;其他工作人员按照供水岗位要求,公开条件,统一考试,择优聘用,培训合格后挂牌上岗。岗位和人员按照水利部颁发的《村镇供水站定岗标准》执行。
第二十四条 农村饮水工程管理者应当实行管理事务公开,对用水户登记造册,定期向用水户公示农村饮水工程管理者的供水量、水质、水价、水费收支等信息,接受用水户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
第二十五条 农村饮水工程实行计量收费。
(一)各村、企事业单位、学校应安装总表;供水进户的应户户安装水表,以表计量。
(二)实行预收水费或凭票供水制度。供水站可直接向用户计收,也可由各村管水员向用户计收,不得加价。农村饮水工程管理者要逐步推行先进的IC卡、射频卡等自动收费管理系统。
(三)用户在接到供水收费通知单后,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及时交清水费,逾期未交的,可加收滞纳金甚至停止供水。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以行政手段命令供水站无偿供水。
(四)用户用水实行最高用水量和基本用水量制度。最高用水量和基本用水量制度由农村饮水工程管理者核定,县市级水行政部门和价格主管部门批准实行。
第二十六条 饮水工程的水价原则上由成本和合理利润构成。部分有生产经营性供水的集中供水工程,利润部分可按当地前三年工业企业平均资金利润率确定或按供水工程总投资的百分之四到七左右确定;单纯给农村生活供水的工程一般可不计取利润部分;
第二十七条 供水成本包括以下部分:
(一)供水工程运行人员、维护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资、补助工资以及按规定计提的职工福利费等。
(二)支付使用上游水利工程的供水水费或按规定交纳的水资源费。
(三)提水及加压等机械所耗用的燃料及动力费。
(四)日常维修管理及净化处理所用的材料费用。
(五)按规定提取的折旧费和大修理费。
(六)供水生产运行管理中所发生的办公费、差旅费、邮电费、劳动保护费、管理用房维修费、水质检验费等。
(七)按规定应列入供水成本开支的其它费用。
第二十八条 供水工程的水价应由供水管理单位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进行成本核算,经地区发展改革部门审核,上报行署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九条 农村饮水工程管理者收取的水费,主要用于农村饮水工程的运行管理、维修、更新改造等。实行专款专用、专户储存、“收支两条线”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摊派、截留和挪用水费。
第三十条 供水管理单位要建立健全财务制度,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费收入、使用等事项的监督,每年按规定定期向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财务报表。
第三十一条 农村饮水工程管理者无故停止供水,或者对水源水质监管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给予批评教育;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和田地区水利局负责解释,各县市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责任编辑:]